2016年的资本市场,对于东北上市企业而言就是一场灾难。1月份辽宁振隆特产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IPO财务造假,被立案稽查,9月2日,证监会通报,振隆特产4份招股说明书存虚假记载,虽撤回IPO申请但仍被重罚。5月11日,东北电气“忽悠式重组”遭港交所叫停。5月18日,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上会被否,5月20日,吉林科龙建筑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会被否。截止2016年8月31日,9家IPO企业被否,其中就包括上述两家悲催的东北企业。7月8日,欣泰电气收到证监会的处罚通知书,确定公司将退市,现已明确欣泰电气9月6日起暂停上市。
欣泰电气也因此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因欺诈发行被退市的上市公司,这样名垂A股当然不是一种荣光!东北特钢接连债务违约终于把债权人惹毛了,国开行倡议三会暂停辽宁省政府以及辽宁地区企业融资,炸弹引爆……在此之前的3月24日,东北特钢董事长上吊身亡。联想到2015年8月中国一重董事长吴生富自杀,不禁让人慨叹!东北特钢坏了一锅汤,整个辽宁地区债券遭冷遇。抚顺特钢20亿元定增也因此终止。2015年全年被否企业家数是15家,其中东北企业2家,分别是佳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沈阳远大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更早的獐子岛的扇贝都去哪里了震惊资本市场,随后獐子岛上2000人签字的实名举报,这一闹剧一直持续至2016年。东北怎么了?东北的上市公司怎么了?截止2016年9月1日,东北上市公司总计149家,其中老大辽宁上市公司74家,黑龙江上市公司35家,吉林上市公司40家。
而2015年5月13日,东北三省在A股市场总计有145家上市公司。过去的16个月时间里,东北三省共计只增加4家上市公司,而现在欣泰电气要退市了。时间跨度放长一点,从2006年2016年9月的将近11里,东北三省共增加了5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年不到五家。粗略看来,东北的上市以机械类、医药类为多。从1992年第一家上市公司金杯汽车开始,东北上市公司年增加数量超过10家的年度有5年,其中96、97、98连续3年超过10家,这是东北经济最后的辉煌,也是东北上市公司最后的辉煌。
另外就是2000年和2010年,2010年天量IPO企业发行的年度(全年IPO企业数量为349家)。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诅咒这同时是黑土地的诅咒!N多的投资人都说过这句话:投资不过山海关。这是白花花的银子换来的惨痛的教训。他们说,钱投进去以后基本上就肉包子打狗,被投企业接不接投资人的电话基本上就看心情了。聪明、勇敢的投资人在利益驱逐之下,勇闯天涯,最危险的阿富汗、伊拉克、非洲、巴西都会有他们活跃的身影。但他们为什么不去东北投资?难道投资东北比投资阿富汗还危险?这当然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投资人不过山海关,主要是被东北企业多次忽悠,伤心了。投资人的伤心,后果当然很严重,从创业板推出至今,整个东北只有16家创业板挂牌企业,而且有一家要退市了。中小板的企业一共有22家。缺乏资本的助力是中小板、创业板企业偏少的主要原因。东北企业上市偏爱沪市主板,一共有72家,这跟上市公司国企居多有莫大的关系。除去大国企,纯粹的上市民营企业少得让人心痛。
投资人被伤害的手段一般分几步:忽悠(许诺各种业绩、关系)、关门(一旦投下第一笔资金,立刻变脸)、打狗、剥皮吃肉。这方面案例举不胜举。“忽悠”二字,对于东北经济的伤害实在太大了。金主们说东北的企业?这钱我们还是不挣了吧!别人家的壳除了要退市的欣泰电气,剩下的148家的绝对数字貌似不低,但实际上很多企业跟东北其实关系不是很大了,因为它们都被借壳了,只是碍于情面或者当初借壳的承诺,上市公司的注册地还放在东北而已,但披露出来的办公地址都是在企业所在地。粗粗一眼放过去,这样的公司就有:万方发展、金浦钛业、诺德股份、京蓝科技、天神娱乐、广汇汽车、海航投资…………23家异地办公的上市公司为东北保存了一丝颜面。但这对东北经济有什么卵用呢?
几个投资人交流,说东北上市企业有什么特点?其中一个投资人说都是壳啊!现在大杨创世、大连国际、鞍重股份等企业还会步先辈们的后尘,他们将会成为别的企业的壳。而且这样的队伍还会涨大。当然除了被借壳,东北企业也曾出现过借壳其他地区上市公司的情况。2012年1月4日,四川上市公司中汇医药更名为铁岭新城,更名后注册地变更为铁岭。这样的借壳对于东北企业而言真可谓难得一见,至今为止铁岭新城的借壳都是孤例!此外,还有一类上市公司,在东北依然有办公场所,但老板活动的主要区域已经远离的东北。比如卖金子的老板可能在深圳,卖铝材的老板可能在北京,卖药的老板可能在上海。这一类老板逃离的原因主要还是还是东北畸形的政商关系。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