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资管新规吸引银行理财投资,增量资金为股市注入新活力
 

  一、理财投资股票曾经的两大痛点

  1.不能投。

  前资管新规时代,禁止理财直接或间接投资于三种权益类资产(高净值客户理财除外):境内公开/非公开股票、除货基/债基外的基金、未上市股权。中登公司虽允许理财产品直接开户,但只能投资固收类资产。结果,高净值客户理财以通道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方式大行其道。

  2.不擅长。

  (1)银行固有投资能力圈在权益类资产上面临局限。

  (2)理财产品整体风险水平相对较低,且预期收益型产品天然不适宜配置高波动性的资产。

  (3)内设部门从事理财业务时,其核心竞争力在资金规模而非主动管理能力,没有动力增配市场化的投资人才和适用于主动管理的系统。

  二、解决两大痛点方式

  为解决这两大痛点,银行理财投资权益经常采取这三种模式:

  1.投顾式委外。

  通道负责开户、按指令操作,投资顾问负责给出投资建议,他们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常用于全资委托。

  2.产品式委外。理财拿出相对不高的比例,用于认购基金公司专户、私募基金等产品,于是通道和外部投资支持都由同一家机构提供。好处是,银行能保持一些调仓自由度。

  3.仅通道。如银行自身已具备一些主动管理能力,或仅投资于ETF等指数基金,则不需要委外,但因直接开户受到投资范围限制,仍需要通道;常用于部分资金委托。

  三、各家银行理财投资股票特点

  经比对,光大、工行、招商、中信的理财产品,涉及权益类资产相对较多。

  1.光大银行:以全资委托的“投顾式委外”为主,产品运作更接近公募基金。

  2.工商银行:偏好主题型投资,使产品更有辨识度,策略也更加多样。

  3.招商银行:对投顾依赖度低,或已具备一些主动管理能力;代客境外理财颇有特色。

  4.中信银行:“通道”模式为主,配置上偏好配ETF等指数基金,有费率低、无需投顾的优点。

  四、未来理财投股票模式趋势

  “不能投”的痛点已解除,“不擅长”的状况或将长期存在。体现为以下趋势:

  1.通道短期由私募转向公募,但终将收缩。

  2.投资能力圈的拓展是缓慢的,而风险偏好范围的拓展却势无可挡,相对长的时期里,银行理财对投顾的需求或将扩大。

  3.ETF等指数型基金以较低的费率或成为配置首选。

  五、股市或将迎来增量资金

  伴随着理财投权益的限制放松、公募理财客户风险偏好的充分挖掘,理财权益类资产比例有望提升,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客户再选择可能造成理财行业洗牌,致出现头部集中趋势。过程中,净值型产品和权益投资都较为发达的工行、招行、光大、中信,或具备理财子公司竞争时代的先发优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许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