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的债务问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外溢。
彭博专栏作家Christopher Langner称,与中国市级和省级政府相关的SPV发行的债券在海外市场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正是中央政府试图想要压制的。
自6月以来,已有6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出售了美元债券,使得这些LGFV今年以来总共发行的美元债券至少达40亿美元,仅略低于2015年全年创纪录的41亿美元。同时,有三例发行的债券被惠誉评分为低于投资级,而在2016年之前,这类债券仅有一例垃圾级债券浮出水面。
据彭博报道,上投摩根表示,过去两个月里,因美元走强,中国决策者一直敦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企业到境外发行美元债。上投摩根是上海国际信托与摩根资产管理的合资公司。
上投摩根资产管理(香港)的高级基金经理钟维伦称, 由于中国投资者通常是中国发行的美元计价债券的主要买家,所得款项会回到中国并帮助抵消资本外流。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尚未发生违约,这表明该类债券或拥有政府的隐性担保。
此外,自今年2月中国债券市场对外资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资涌入中国债市。
摩根大通7月18日的报告显示,外国投资者6月净买入61亿美元中国境内债券,为2015年来月度最高。
去年以来,中国加大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力度。今年2月,中国央行发布公告,允许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市,并取消投资额度限制。然而考虑到人民币的贬值压力,此前外资持观望态度居多,1月还一度出现外资大幅减持中国债券。
但6月的退欧公投扭转了这一趋势。一方面,避险情绪飙升带来全球国债市场收益率屡创新低;另一方面,相对较高的中国国债收益率赢得了外国投资者的青睐,在收益率的驱动下,买家也愿意承担一定的人民币贬值风险。摩根大通在报告中称,尽管人民币存在贬值隐忧,但买家的兴趣主要来自全球对收益率的追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