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您所在的位置:
周小川: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央行旗下杂志《中国金融》撰文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使用本币开展投融资具有许多优势。通过使用本币开展投融资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已有不少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也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

  周小川在《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体》的文章中指出,优惠贷款等方式对“一带一路”建设而言不可持续。他表示,长期以来,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投融资合作强调减让式资金支持,包括优惠贷款等,不可避免需要财政补贴和政府支持,但受制于一国财力资源和相关法律约束,这种资金支持方式的期限和规模有限。此外,还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造成市场扭曲等。

  周小川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大量资金,单靠政府或单个国家都难以负担,需要动员市场力量和国际社会的支持。“搞好‘一带一路’资金融通,需要积极推动构建并不断完善以市场化、可持续性、互利共赢为特征的投融资体系。”

  周小川认为,要建立这种新型的投融资体系,需要运用开发性金融业务,积极发挥本币在“一带一路”中的作用,以及推进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

  周小川表示,中国的开发性金融介于减让式和商业性资金支持之间,但更偏商业性一些。近年来,在没有财政补贴的情况下,中国开发性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了一定的回报和财务的可持续性。

  “‘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项目回收周期较长、资金需求规模巨大等特点,具有市场化运作、财务可持续和注重长期投资等优势的开发性金融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周小川在文章写道。

  周小川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使用本币开展投融资具有许多优势。首先,使用本币有利于动员当地储蓄和全球资金,撬动更多的当地储蓄和国际资本,形成正反馈;其次,使用本币有利于降低换汇成本,随着资金接受国本币收入越来越多,未来也可直接使用资金提供国的本币偿还融资债务;此外,使用本币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提升本币吸引力,发展本币计价的资本市场,并逐渐减少对美元等主要货币的依赖,降低因汇率波动而引发的风险。

  文章称,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其中包括2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23个国家实现了货币的直接交易,其中包括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在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安排,指定了当地的人民币清算行,其中7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此外,中国大力发展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中,参与者有不少是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中证网 2017-05-08)
【关闭窗口】